保密知识

  • 1
  • 2
  • 3
  • 4

首页 > 保密工作 > 保密知识 > 正文

新时期高校如何加强党管保密

时间:2021-09-22 10:15:04     点击:

(转自《保密工作》2021年第9期)

口何昭欣 王智勇 许 波 罗 赛

高校坚持党管保密,是“党领导一切”的必然要求,也是其保密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直面新任务、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推进高校党管保密纵深发展,是新时期高校保密工作转型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老问题叠加,隐患较为突出

相比其他部门单位,高校涉密事项范围广,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员构成复杂、流动频繁。特别是在当前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国家秘密形态全面数字化的新时期,高校党管保密面临的问题新老叠加,较为突出。

1.高校保密委员会“虚化”“弱化”问题仍然存在。各级保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是落实党管保密的重要制度安排和组织保证。但在一些高校的具体实践中,常能发现部分保密委员会委员存在“虚职心理”,认为保密工作出了问题应由保密委员会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应由保密干部承担,自己只要按时参加会议并向本部门人员做好传达安排就够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除去个人对保密工作认识不到位的主观因素,深层的客观原因在于,高校对于保密委员会委员的职责认定不明确,缺乏具体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要求;对委员的保密工作述职考评不严不实,没有和部门工作绩效挂钩;保密委员会调整频繁,一些人有心无力、工作不能接续等。

2.传统的保密管理模式弊端日显。坚持党管保密,必须认识到保密姓党,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保密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没有结合时代更新观念,没有根据教育科研领域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存在懒政现象,导致保密管理手段陈旧、流程拖沓,非但不能守好党和国家秘密安全,反而阻碍了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比如,有些高校的保密审批停留在纸质阶段,完成一份审批可能需要数天时间,保密管理效率低下;保密管理存在缺口,侧重教职员工,没有及时扩大到学生群体;保密风险管控严重滞后,缺乏事前防范等。总而言之,党管保密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党管保密的高度、力度、深度必将大打折扣。

3.网络安全风险呈现新特点。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海量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处理在便捷工作生活的同时,也给信息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攻击重点从个人、单机转向政府、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关键设施,攻击性质由黑客行为转向网军行动,“暗网”卖密抬头等,都是威胁高校国家秘密安全的新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保密工作必须主动延伸防守阵地,党管保密的边界也应有所扩大,在新领域坚持和完善党对保密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各级党委及保密委员会作用、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确保新时期党的保密工作方针政策落实落地。

加强党管保密,实现纵深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新时期党管保密。

首先,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高校保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建设,配齐保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确保保密委员会构成合理、保密办人手充足。要牢牢抓住党管保密的政治属性和组织优势,科学制定、推进各项规划举措,确保高校保密工作方针始终同党中央决策部署方向一致、步调一致。在此基础上,加强保密干部队伍的全面建设,培养一批讲政治、懂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干部,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校保密委员会工作顺利推进。

其次,要切实发挥高校保密委员会总揽全局、统筹谋划、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细化明确保密工作责任,建立高校保密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制,以梳理工作清单、签订保密责任书等方式让大家“担担子”。要建立履职考核机制,利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年度绩效考核等不同方式,加大督查力度,倒逼责任担当。要真正用好例会制的工作方式,定期对保密工作形势和全校保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判,查摆问题,审议方案,协调落实各项保密管理措施。

再次,要加强高校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设,让党管保密在新的发展环境中管得严、管得住。比如,要建立高校保密管理信息化系统,在数据、流程、框架、接口、部署、运维等方面与学校OA系统进行衔接,提升保密管理效率。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高校保密工作领域的应用,实时收集、处理、监测保密全要素数据,用科技为保密管理赋能,提高保密工作体系改进能力。要建立高校保密风险预警平台,坚持“零信任”网络安全新理念,等等。

最后,还要实现高校保密“大宣教”,深度释放全媒体效应。要扩大保密宣传教育覆盖面,既做到平时的宣传教育细水长流,又能切入重大活动时间节点精准发力,着力推动建设大学生保密相关社团,使广大师生自觉加入党的保密事业,形成党和国家秘密安全钢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