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知识

  • 1
  • 2
  • 3
  • 4

首页 > 保密工作 > 保密知识 > 正文

你知道如何安全地使用手机吗?

时间:2016-04-11 16:58:52     点击: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早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娱乐不可或缺的“利器”,如影随形。也正因其功能强大,稍有不慎,“伤”到自己的情况也较为普遍。网络钓鱼、木马病毒、敌特机关精心设计的陷阱大量充斥在无形的网络空间,用户稍有不慎,便会跌入其中且难以察觉。笔者总结了手机使用过程中的10个注意事项,身处特殊重要岗位和涉密程度较高的人员应当尤为注意。

 不要过于详细地记录联系人信息。随着人们交际活动的不断增多、朋友圈的不断壮大,手机通讯录的厚度也会相应增加。为了弄清“谁是谁、在何处、什么单位”等情况,一些人便在通讯录中增加了备注信息,或直接将这些信息加在联系人的姓名后,如:张三,北京,XX局局长;李四,XX部队团长……殊不知,此做法在方便自己区分的同时,也方便了敌特分子和诈骗人员。一旦手机丢失或被植入木马,极易造成隐私和敏感信息外泄,种下失泄密和安全隐患。为此,大家在存储手机号码时切莫过于详细,如若想方便区分,可添加一些易于自己记忆的代号或记录在纸质通讯录中。

 不要轻易将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破解。这里所说的破解,即通常我们说的“越狱”(IOS系统)、“ROOT”(安卓系统)等提高权限的操作。通过破解系统可实现软件自由(免费)安装、内置程序卸载、系统权限和资源自由分配等功能。然而,在系统被破解后,系统更新通常也无法正常运行,以致系统BUG和安全漏洞无法修补,严重影响智能终端安全。以苹果产品为例,“越狱”后的苹果产品,表面上摆脱了苹果软件商店的束缚,可安装第三方提供的免费破解软件。然而,这也大大增加了遭遇恶意程序和木马病毒的风险,且病毒同样可以获得系统最高权限。一旦中招,你的声音、图像和手机里的一切信息将“被分享”。倘若不会分辨、不加甄别,便更容易中招。为此,在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破解系统或将手机系统刷成非官方的系统。

 不要轻易连接免费Wi-Fi和无加密防护的Wi-Fi网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使用免费或没有加密防护的Wi-Fi网络,除极易被“钓鱼”外,通信内容也极易被监听和篡改。若是连上了“黑”Wi-Fi,手机还可能遭到攻击和被植入木马。特别要说明的是,使用像“Wi-Fi万能钥匙”“免费Wi-Fi”等软件并不安全,其相当于一个公用数据库,收集和分享大家掌握的Wi-Fi网络和密码,若使用,你所掌握的Wi-Fi密码自然也有可能被与人分享。若被别有用心的人由此连上了你的路由器并监听其中数据,那么,你的网络访问便也毫无安全可言。

 不要轻易打开GPS定位功能。手机的GPS模块一方面,可以方便我们导航、出行和娱乐;另一方面,也可能暴露我们的位置信息。当用户的位置信息积累到一定量,通过分析很容易推断出用户的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家庭住址、生活规律等。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软件也都会访问和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如一些社交类软件、导航类软件,甚至影音娱乐软件等。央视就曾曝光过苹果手机未经用户许可,窃取用户位置信息的丑闻。我们关闭定位功能后,系统中的许多软件将无法获取用户终端的位置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机的安全性,所以,在平时应尽量将GPS开关置于关闭状态。

 不要轻易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扫描二维码是一种便捷的操作手段,可实现商品信息快速查询、链接快速跳转、网络购物、手机支付、产品推广等功能。然而,单从二维码本身并看不出其中隐藏了什么内容,这也正好成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可钻的空子。他们将恶意程序和木马病毒制作成二维码在网络上大肆传播,一旦用户扫描,手机便会在后台自动下载并安装病毒程序,从而威胁你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因此,扫描二维码前一定要确定其来源,必要时,可使用一些二维码安全鉴别软件来识别恶意二维码。

| 1 2 > >> >>|